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福外要闻 > 正文
福外要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质量提升与协同育人”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2016年05月27日责任编辑: 校务中心(党委工作部)

学校快讯

 

 

hbs04红宝石线路办公室 第(2016)85期

中共hbs04红宝石线路委员会党委工作部 总第1604 2016年5月27日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质量提升与协同育人”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5月27日,第八届“高校管理者论坛”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质量提升与协同育人”分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学术交流为主线,主要围绕人才质量提升与协同育人、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热点问题,为与会领导、专家学者搭建学习、交流、对话和共享的平台,论坛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史朝教授主持。

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卫东教授以该校为例,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题,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提炼学校发展思路与设计,从系统论的角度解决分析人才培养的问题,并介绍“一二三四”质量提升工程,即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推进理论教育与实验实践教育、教学育人与科研育人两个融合,建设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科研竞赛等三个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 科研竞赛训练、创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关义教授以“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为题,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现状、问题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他从我国高等教育分类、规模、国际化趋势等现实出发,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高校趋同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并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缺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特征不清晰,办学封闭化倾向严重,缺乏与行业企业需求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最后,重点分析“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就办学模式的转型、科学确定办学定位、需求导向驱动、着力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侧的“产能过剩”问题、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选准优势和特色重点突破等进行详实地阐述。

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硕士生导师吴克寿教授以“互联网+与教育的思考”为题,分别从“互联网+”思维、国家战略、本质、内在核心、特征等入手,进而分析“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特征。另外,分别从管理、教师、课程、教学、学习等方面剖析“互联网+教育”的内核。总结分享了“互联网+教育”几点思考:第一,“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第二,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能力,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第三,“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会上,专家学者、各高校领导纷纷针对论坛的议题进行互动,各抒己见,互相启智,现场气氛热烈。 

 

(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