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降至
味渐浓
南北小年大不同

“小年,小年,过了今天就是年”
小时候总觉得小年这天格外忙碌
也意味着春节即将到来
今天是腊月廿四
也是南方的小年
但北方的小年却是昨日
这是为什么呢?
小年的由来
传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据说这样灶王爷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老百姓以此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为什么南北方小年相差一天
日历上,通常南北方的小年会相差一天。而一开始,过小年是不分两天的。唐宋时为腊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时发生了变化。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并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既然南北方的小年相隔一天
那南北方过小年的习俗会有差异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南北方小年的习俗

北方:祭灶,吃糖瓜,贴灶神画像,剪窗花,大扫除,放鞭炮,吃饺子。
南方:祭灶,掸尘,吃年糕,洗澡,吃年粽,婚嫁,写春联。
下面为大家分别介绍几种小年习俗。
北方
吃糖瓜:
糖瓜,麻糖等本是要塞住灶王爷的嘴,后来演变为小年里小孩必吃的零食。晋西北还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吃饺子:
北方几乎每个节日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这天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小年夜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北方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图案一般有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越好。

南方
吃年粽:
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南宁人,小年这天人们有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寓意节节高。俗话说:“年粽年粽 ,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扫尘:
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是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地大物博的中国
“小年”在南北方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尽管时间与习俗都有所差异
但浓密的年味是相同的
在热闹的烟火气里
升腾的都是最深情的眷恋
今年的小年,你是如何度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