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hbs04红宝石线路经管学院分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和学校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做好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与教育帮扶,切实推动“战疫”与“育人”相结合、“引路”与“暖心”相协同。充分利用学院公众号、“高校辅导员联盟”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宣讲全民战“疫”的动人故事,在“福外经管”公众号开辟《王老师有话说》专栏,在钉钉开设日志专栏,及时分享学院师生战“疫”事迹,着力做好宣传教育,形成了以思政辅导员王彪老师为代表的线上思政工作新模式。

王彪,男,讲师,hbs04红宝石线路经管学院思政辅导员,经管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SYB 创业导师,国家职业指导师,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级讲师。曾指导全国第二届“创客挑战赛商业策划书”比赛获得全国第一名,获“质比天高全国创客讲师讲课”比赛第一名。
“战疫”不忘“育人” 勇守阵地发声
“我想通过自己的文字,给学生们带来正面引导”,在谈及写作初衷时王彪这样说道。
疫情期间,王彪作为基层思政教育工作者,虽未身处抗疫一线,但始终坚守网络思政工作前沿阵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每周坚持至少写一篇疫情防控专题思政系列文章,结合时事热点,宣传国家政策、安全常识、舆论导向。他携笔与经管学院同仁们,用青春的热血为居家学习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精神食粮。
截止目前,王彪在钉钉平台撰写22篇日志,平均每篇日志1700字左右,累计撰写37000余字;在“福外经管”微信公众号开设《王老师说有话说》专栏,让更多学子通过新媒体平台找到心灵“港湾”;在“高校辅导员联盟”等知名微信公众号累计发表思政文章10篇。疫情之下,他坚持写作、以文育人,以期让广大学子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引路”辅以“暖心” 注重思想引领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王彪始终按照校党委的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积极探索网络思政创新举措,带领学生党支部、班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戮力同心 全民战‘疫’”等主题开展线上交流讨论。
“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王彪写在工作手册扉页上的句子。
作为辅导员,他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鼓励学子们,一起为正能量发声,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先后有3名学生的文章被“高校辅导员联盟”公众号收录并发布,其中辅导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夏旭同学撰写的思政文章是经管学院第一篇由学生主笔并发布于“高校辅导员联盟”公众号上的文章,在广大福外学子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加上“坚持” 成果初露锋芒
疫情期间,王彪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理念,实践创新成果初露锋芒,目前《王老师有话说》工作案例,已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和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收录为《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优秀案例。 同时,《致新生——如果你觉得大学是一场难得的修行,那就不要轻易交白卷》和《疫情下,跟着总书记书单勤读书》2篇文章,分别被收录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和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写给大学生100封信》的项目中。 《孙杨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和《致新生——如果你觉得大学是一场难得的修行,那就不要轻易交白卷》2篇文章,分别被收录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和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写好网络文章》的项目中。
王彪老师面对疫情,再次拿起手中的笔,用热腾的心,以朴实真挚文字的力量感召广大师生。虽不像无数的白衣天使奋不顾身、恪尽职守、迎难而上,作为高校防疫战场一线的辅导员,他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他开辟专栏日志“王老师有话说”,每周坚持至少写一篇思政文章,结合学生当下热点事件,个人所思所想,国家政策,传统文化等进行思政教育。近期撰写的12篇文章刊登至“高校辅导员联盟”、 “发哥辅导员工作室”等微信公众平台,用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更多正能量。
----经管学院分党委书记 副院长 林锋副教授
(经管学院)